| 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 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少儿科技馆)
深圳市少年宫

为世界青年打造一座青年发展型城市 ——专访深圳团市委书记方琳




南方日报:身处深港青年交流馆,让人不禁想起去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圳团市委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成效如何?

 

方琳:深圳毗邻香港,有得天独厚的交流交往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深港澳青年交流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团中央也给予深圳对港青年工作“大本营”的重要定位。

 

多年来,我们与香港青年联会、香港菁英会等30余家港澳青年社团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交流关系,从国情教育、民情交流、商情合作等方面开展交往,每年直接联系港澳青年7000余人,间接延伸影响覆盖5万余人。

 

比如,国情教育方面,深港青年交流馆让青年在“深港情”的历史传承中展望湾区未来;深港澳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通过实地探访交流了解大湾区发展。

 

民情交流方面,“同心耀中华”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龙腾中华”文化交流活动也已经连续举办十届,近6000名深港澳台青少年同乘火车专列畅游祖国河山。

商情合作方面,推动建设了一批聚焦服务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阵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港澳台团队200余家;“百企千岗”“大湾区青年家园”等项目,为港澳青年来深发展提供实习、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

 

今年是团市委的“深港澳青年交流深化年”,我们将升级打造深港青年交流发展“全链条、一站式”工作圈层,推动创建大湾区青年跨域协同发展联席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一网一号一平台”。用“湾区青年服务信息网”解决政策信息“一站式查询”需求,用“热线电话号码”构建便捷沟通服务连接点,用“平台式服务大厅”为青年提供线下服务场所。希望用“港人港味”传递深圳的利好政策,为服务港澳青年来深发展打通“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去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前不久,团市委提出“为世界青年造一座‘青年发展型城市’”。目前规划的实施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计划?

 

方琳:我们“以青年为中心”,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抓住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点改革攻坚。深圳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五次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如今也写入了深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在湾区青年交融方面,我们分赴大湾区城市开展青年跨域协同研究,提出5类13项发展建议,逐条推动便利港澳青年在深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当前,深圳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深圳大湾区青年发展中心”,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湾区青年新地标。

 

在青年思想引领方面,2020年“深圳好青年”推选汇聚了1059位优秀候选人,网络传播量超过4800万次,创下历届之最,为新时期的深圳青年画群像,成为深圳青年的现象级事件。今年,我们也将首次启动“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发掘和选树更多特区青年榜样,积聚团结奋进的青春力量。

在青年人才服务方面,我们举办国际青年创新大会、“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湾区青年人才发展高峰论坛等品牌项目,实施展翅计划、圆梦计划,建设“培养阵地+对接平台+人才服务”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

 

接下来,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持续探索。一方面是加强指标监测。制定统计监测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数”,从青年吸引力、承载力、参与力、贡献力等维度开展评估,直观体现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青年发展状况,旨在创造青年发展领域先行示范的“深圳样板”,在国际社会中打造“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

 

另一方面是建设服务阵地。加快推进深圳大湾区青年发展中心建设落地,持续扩大“青年之家”“大湾区青年家园”覆盖面。前不久,我们联合“简阅书吧”推出首批51个“青年加油站”,未来还将在全市的青年文化、体育、交通设施等场所,建设更多青年身边的服务场所,提升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深圳团市委将如何推动青年人才体系建设,用好青年人才发展阵地,重点服务包括青年科技人才在内的广大青年人才?

 

方琳:深圳特有的科技基因和自带的创新土壤、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优秀青年人才,做好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服务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着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引好才、用好才,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培养阵地+对接平台+人才服务”的深圳青年人才培育体系。

 

做到“阵地聚才”。持续办好X-space国际青年创客峰、国际青年创新大会、湾区青年人才发展高峰论坛等品牌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大湾区青年发展中心建设落地,聚焦尖端前沿领域,吸引海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来深发展。

做到“联合育才”。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平台优势,为产业、高校、企业、政府间搭建合作桥梁。与在深高校合作,在高校中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深港联合引才育才机制,大力创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展翅计划、圆梦计划,举办“创青春”大赛、“逐梦杯”大赛。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国际化进程,探索为优秀青年到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工作、实习锻炼创造渠道和条件,实现深港信息共享、资源对接,为人才流动消除壁垒。

 

做到“服务为才”。发挥市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作用,联合市科创委、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人才工作局等单位,形成以《深圳青年发展规划》为统揽的青年人才政策体系,为科创人员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加大对青年企业家、青年科技人才在住房、创业、职业发展等方面支持保障力度,让人才体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文化,感受到在深圳有发展、有尊严、有温度。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团市委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尝试和探索?

 

方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凝聚团的力量投入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脱贫攻坚战线,我们推出全省首个“共青团消费扶贫馆”和“消费扶贫U站”,在全市优选10个青年之家参与消费扶贫,实施1+10消费扶贫运营模式。团市委对口帮扶的三乐村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形成“共青团+社会企业+公益志愿”的立体扶贫模式。团市委驻村工作队被推荐为“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派驻扶贫干部被推荐为“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在抗击疫情战场,我们第一时间建立747支917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成立1734支3.4万人的青年突击队,带动全市126.5万名志愿者参与,收获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成功实践。

 

在城市治理领域,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变,坚持专业引领,探索“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并联合相关单位、结合重点工作领域创建“六稳六保”“水污染治理”青年先锋队。

以水污染治理为例,我们在全国首个提出系统性打造志愿者河长制度,先后建立了志愿者河长、“河小二”“护水骑兵”等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形成了“个人、组织、阵地、载体、资金”的全链条参与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垃圾分类、食药安全、信访养老等领域推广,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

 

近期,我们重点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碧道建设,在观澜河湿地公园打造了全市首家碧道志愿服务U站。下一步将在全市所有碧道推广U站建设,让志愿服务“因水而美、与水共舞”。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有益实践。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我们在青年广场建立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市级总枢纽,提供“咨询—跟进—转介—回访”的全流程心理健康服务,年均接听电话近4万通,累计跟进严重个案204例。构建“1+10+N”的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校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U站覆盖。

 

春节期间,12355热线七天不打烊,为青少年提供了“时刻在线、触手可及”的帮助。发布了“深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地图”,主动为青年健康亮灯,为特区青少年送出一座“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温暖。

南方日报:今年是“共青团深化改革落地年”,深圳共青团改革的初衷是什么?下一步重点会放在哪些领域?

 

方琳:深圳地处“两个前沿阵地”,改革精神是深圳的“根”和“魂”。从全国第一张团员证、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个“青年文明号”,到风靡全国的群众文化品牌“大家乐舞台”、全国首个青歌赛“荔枝杯”等,可以说,“改革”也一直是深圳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进入新时代,特区青年呈现出许多与父辈不同的鲜明特点,深圳青年工作的现实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化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青年发展特点,推进深圳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2019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同志来深圳调研,寄语深圳共青团为全团深化改革探路,更为我们赋予了先行示范的政治责任。

近两年,我们结合南山区、宝安区两个全国试点的实践经验,先行先试在全市层面持续探索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

 

完成顶层设计,率先出台了《深圳共青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若干措施》,让深化改革有了具体、明确的“路线图”,也相应形成了“倒排时间表”;探索基层组织形态新模式,推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已建团“两新”组织和“青年之家”数量都是全省第一;推动团和青年工作机制变革,建立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深圳共青团融媒体中心,开发“青春深圳”文化IP等。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也是深圳“下一个40年”的新起点。我们以“共青团深化改革落地年”为依托,将推动“十大改革举措”,打造“十大亮点工程”,构建深化改革落地“系统化、可闭环”工作体系,让各界青年在深圳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让深圳成为更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发展的城市。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撰文】张玮

 

【摄影】鲁力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视频】谢昊燃



收藏 打印文章 点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