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筛查捧红"婴儿定制" 未来父母可为宝宝下单
电影《千钧一发》海报
近日,全球首例基因筛查试管婴儿在美国诞生,这意味“从父母基因中选出最优基因,培养出想要的婴儿”的基因筛查术将更普及。洛杉矶一家诊所打出广告:“想要金发碧眼的女婴?我们能办到!”父母不仅可随意选择婴儿的性别,而且可以下订单“定做”婴儿的头发、眼睛甚至皮肤的颜色,就仿佛是定做一台组装电脑一样!人工完美or自然选择,人类将何去何从?
“科学”的风险会毁灭人类社会
唐 钧(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是按照其本身的规律“自然地”成长与发展的。千姿百态的各色人等构成了内涵极其丰富的“社会”,而“社会”的核心则是从血缘和亲缘关系发展出来的人伦关系乃至社会制度。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手段,从胎儿的形成和孕育开始就去按某些人的想法对人的遗传特质进行干预,上述人伦关系和社会制度就丧失了立足之本,进而人类社会就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
可以预计:“基因筛查术”的“更普及”肯定会与市场挂钩,那么,马太效应就会显现出来:有钱的人可以对自己的后代进行种种设计和改造,用科学技术筛选出更为优秀的基因,像装电脑似的将优选出来的基因拼装到一起,以使自己的“子女”智商更高,能歌善舞,面貌姣好……
但是,穷人呢?他们的孩子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孕育,所以就会显现出很多遗传上的劣势。因此,人类社会就会形成两大集团,一类是“设计过的”的“科学人”,一类是“未经设计”的“自然人”。到此时,所谓美国梦就会彻底变成黄粱梦,因为社会流动会遭遇“科学人”和“自然人”之间无法逾越的“人种”鸿沟。是否可以预期,我们这个星球将在“科学人”和“自然人”的激斗中毁灭。
追溯历史,始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其后17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从中世纪的野蛮愚昧中解放出两个“精灵”,即“人性”和“科学”。也许是物质追求更接近人的本能,在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与科学技术结盟的市场和资本一发而不可收,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却总是昙花一现或仅仅作为点缀。当“科学理性”被异化了,低级趣味、急功近利、激烈竞争和冷酷无情随处可见,理想、信仰、伦理、道德,这些与人生终极意义密切相关的基本社会规范便会趋于瓦解。
因此,贝尔写了《风险社会》一书,指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有两类,一类是传统风险,一类是现代风险。在现代风险中,“科学”的风险很可能对社会的破坏力极大。
讲到人类的起源,西方基督教有上帝造人之说。无独有偶,中国也有女娲捏小泥人的上古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要想取代上帝的角色,从社会和人性的角度看,这不啻是一场灾难。
三股力量将遏制定制婴儿潮流
李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在1997年的科幻电影《千钧一发》中,在不久的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而自然分娩的孩子则被视同“病人”。同一年,克隆羊“多利”诞生,全球好像一瞬间就要和“进化论”说再见了。然而,10多年过去后,全球并未见证一波基因改造技术革命的浪潮。
从技术角度来看,对人类进行基因改造与转基因食品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因此,这项技术未能高速发展主要的障碍不在技术本身。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三股强大的力量阻碍着“定制婴儿”技术付诸实践,从近期来看,西方社会全面接受这一“反伦理”、“反道德”、“不安全”的“人类实验”的可能性甚微。
其中第一股力量来自宗教传统。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生育都是一男一女完成的神圣事情。而“定制婴儿”不仅将挑战这些宗教的传统伦理观,还将根本性颠覆“上帝造人”的神话。因此,在宗教传统浓厚的南欧、拉美、阿拉伯地区,类似科技没有容身之所,会被视为异端。
第二股力量来自民权思想。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民权思想的根基中都包含着“人人平等”的观念,都以反歧视、机会均等为主要诉求。在宗教盛行的年代,民权思想代表着解放,但对于“定制婴儿”来说,民权思想也将成为桎梏。就像电影中所描述的一样,“定制婴儿”的广泛采用最终将导致社会上出现“非定制婴儿”和“定制婴儿”两个群体,彼此将在智力、身体机能甚至外观上有较大差别,自然也会产生歧视和社会不公。而且,有钱有势的家庭才可能进行“婴儿定制”,而穷困家庭与其的差距将不断拉大。这显然不是有识之士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三股力量来自广大社会对基因技术安全的深刻疑虑,集中表现在西欧和日本。这两个地区对于基因改造技术的监管最严,都不允许对转基因进行“人体实验”,普遍认为转基因技术尚未成熟,其长期影响还未得到充分证明。克隆羊“多利”的早夭仍被很多人认作是转基因技术有害的重要例证。
总而言之,上述桎梏让全世界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将目光投向印度等国,将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国家视为最有希望的“试验田”,希望能在这里试出最“成熟的方案”来在全球广泛使用。这究竟是福是祸,尚难预料。
基因可以定制 灵魂不能定制
韩松落 (影评人)
在孩子出生前,就设计出一张完美的基因蓝图。安德鲁·尼克尔的电影《千钧一发》,展示的就是这种前景实现后的结果。未来某天,自然受孕者中,有基因缺陷的人,被视为“瑕疵人”,受到各种歧视和约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拥有优秀基因的人(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通过提前设计来造就),则被视为社会精英,基因越完美,越有可能站在社会阶层金字塔的上层。
伊桑·霍克扮演的文森特,就是一个“瑕疵人”,基因检测断定,他将会患上心脏病,寿命只有三十年,他的父母于是通过基因设计,又生了一个儿子。兄弟俩的命运,从此截然不同,分配给文森特的工作,是清洁工之类,他弟弟却可以去当警察。
身为一个被打上“瑕疵人”烙印的人,文森特的梦想,却是乘坐航天飞机飞向太空,他从地下渠道,购买了有着优秀基因的杰罗姆的基因身份,后者因为意外,只能在轮椅上度余生。文森特以杰罗姆的身份,进入太空中心工作。从此,他的生活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魔术,每天都要活在道具和伪装之中,假指甲里,储备着杰罗姆提供给他的血样,清理干净的梳子上,小心缠上杰罗姆的头发,每天还要拼命清洗身体,以防皮屑将他出卖。这是一个先天失败者的救赎,电影中的所有悬念、惊疑,以及温情、信任,都附着在这条主线上。
《千钧一发》是科幻片,如果再细分,属于科幻片中的一个分支“反乌托邦电影”,和《一九八四》、《超完美世界》、《V字仇杀队》站在同一阵营,在“反乌托邦”文艺作品里,未来的世界整洁美丽,是“完美世界”,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却备受压制,生活的所有细节都被纳入管理,以便维护那种完美有序的假象,制造活跃、混乱、意外的人,则会成为全社会的敌人。《千钧一发》中的未来,就是这样,大城市整洁冷清,人们穿着死板、头发纹丝不乱、脸上毫无表情,在办公室里坐成整齐的方阵,警察和保安,控制了每个角落。
《千钧一发》所预言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基因研究的进步如果一直持续,或许就会对社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基因将成为财富、肤色之外的另一重人类枷锁,社会管理者将通过基因管理,对人们实行新的管理。而文森特也用他对梦想的执著,对爱之渴望告诉我们,基因并不能论断一个人,更不能论断一个人的灵魂,基因可以定制,灵魂却不能定制,在一个把完美无瑕、整洁有序当作全部诉求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用灵魂的被禁锢,用生活多样性的被取缔,喂养着那种表面的完美。